春季混凝土注意事项‖“温度和湿度双控”有效预防混凝土开裂
时间:2025-03-10 10:18 作者:潜合自动化 点击:次
春季气温逐渐回暖但仍不稳定,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,有以下注意事项: 一,原材料方面 1. 水泥: 优先选用早期强度高、性能稳定的水泥,且要注意水泥的储存条件,防止受潮结块影响性能。 2.骨料: 要检测骨料的含水率,因为春季空气湿度变化大,骨料含水率可能有所波动,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用水量,保证水灰比准确。 3. 外加剂: 根据春季气温特点,选择合适的外加剂。如气温较低时,可使用早强剂或防冻剂来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抗冻性能;气温较高时,可使用缓凝剂防止混凝土过快凝结。 二,配合比设计方面 1.考虑气温变化: 根据春季不同时段的气温调整配合比。低温时,适当减少用水量,增加水泥用量提高早期强度;气温较高时,可适当增加用水量或使用高效减水剂,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。 2.确定合理砂率: 依据骨料的颗粒级配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要求,确定合理的砂率,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密实性。 三,混凝土搅拌与运输方面 1.搅拌控制: 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温度,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。可适当延长搅拌时间,使水泥与外加剂等充分反应。 2. 运输保温与防失水: 使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时,要注意保温和防止水分蒸发。低温时可对搅拌车罐体进行保温包裹;高温干燥时,可在罐体上覆盖湿布,防止混凝土水分散失过快导致坍落度损失。 四,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方面 1.浇筑前准备: 浇筑前要清理模板和基层,确保无杂物、积水。对模板进行湿润处理,但不得有积水。 2. 浇筑速度: 根据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现场施工条件,合理控制浇筑速度,避免出现冷缝。 3. 振捣密实: 采用合适的振捣设备和振捣方法,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,无蜂窝、麻面等质量缺陷。振捣时要快插慢拔,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、无气泡冒出为宜。 五,混凝土养护方面 1.保湿养护: 春季空气湿度不稳定,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。可采用覆盖塑料薄膜、土工布等方式,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,保证水泥水化反应的顺利进行。 2.温度控制: 注意昼夜温差变化,低温时可采用保温材料覆盖,如草帘、棉被等,防止混凝土受冻;高温时要避免阳光直射,可采取遮阳措施。 六,质量检测方面 1. 强度检测: 按规定制作混凝土试块,进行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,定期检测混凝土的强度,及时掌握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情况。 2. 外观检查: 经常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有裂缝、麻面、蜂窝等缺陷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
在春季混凝土施工中,预防裂缝需结合气温波动、湿度变化等特点,从材料选择、施工工艺到养护进行全流程控制。以下是具体措施: 避免使用早强型水泥,防止早期收缩过快。
2. 骨料质量控制 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,提高混凝土密实度。
3. 掺合料与外加剂 掺加高效减水剂,降低水灰比(≤0.4),减少干缩。
必要时添加膨胀剂(如UEA),补偿收缩变形。 运输过程中覆盖保温材料,避免阳光直射或低温导致温度骤降。
2. 浇筑与振捣 分层浇筑厚度不超过300mm,振捣密实且避免过振,防止骨料下沉和泌水。 浇筑后及时刮平表面,减少塑性收缩裂缝。
3. 模板与基层处理
基层提前湿润但无积水,防止混凝土失水过快。
高温干燥时,可采用喷雾养护,避免表面干缩。
2. 温度控制 高温时搭设遮阳棚,避免阳光直射导致表面温度过高。
3. 拆模时机 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控制在20℃以内,可通过埋设测温元件监测。 夜间低温前提前覆盖保温层,减少温度应力。 2. 防风与防干燥 大风天施工时,在作业面设置挡风屏障,减少水分蒸发。
湿度<60%时,增加喷雾频率,保持环境湿度。 在梁柱节点、后浇带等易开裂部位,配置附加钢筋网片。
预留伸缩缝或后浇带,释放收缩应力。 2. 二次抹压
初凝前对表面进行二次抹压,消除塑性裂缝。
春季混凝土生产注意事项清单 不同品种、强度等级、批次的水泥应分开存放,并有清晰标识。
定期检查水泥的储存情况,防止受潮结块,如发现水泥有结块现象,不得用于生产。 控制骨料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,确保符合标准要求,避免因杂质过多影响混凝土性能。
保持骨料堆场的排水畅通,防止积水。
掺合料储存罐要密封良好,防止受潮,定期清理罐内积灰。 使用前进行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试验,确定最佳掺量。
定期检查外加剂储存罐,防止沉淀、结晶,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。 |